2020年12月“江蘇好人榜”發布啦!
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,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。江蘇省文明辦每月組織開展“江蘇好人”推選活動,推動好人好事層出不窮、凡人善舉不斷涌現。讓我們走近這些“身邊好人”,感受“愛”的溫暖,領略“敬”的神圣,沐浴“誠”的陽光,汲取“善”的養分!
助人為樂(7人/組)
12年幫扶200多位貧困學生的文化企業負責人
費金華
費金華,女,1963年生,蘇州原上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。
2008年,費金華捐助一名陜西女孩完成學業,從此走上捐資助學之路。在扶貧實踐中,費金華深感個人能力有限,于是牽頭成立蘇州市吳江區美美與共助學志愿者協會,積極組織協會愛心企業對接貧困地區學校教育設施改造,捐助價值30余萬元的學習用品、衣物。截至目前,協會共發展會員121人,資助貧困學生200多人,80多名受捐學生考上國內重點大學。
推動急救知識走進千家萬戶的志愿者
馬強
馬強,男,1982年生,無錫馬斯琦通用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。
馬強自2016年起開始系統學習急救專業知識技能,并積極投身到各類應急救援志愿服務中。他牽頭成立急救志愿服務團隊,發展志愿者265人,帶領團隊參與馬拉松賽事等活動急救(應急)保障1120余次,進入企業、學校、社區開展急救知識公益講座,培訓人員超3萬多人次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,他帶領團隊到社區一線參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務60余天。
21載情系軍營的“兵媽媽”
胡青竹
胡青竹,女,1944年生,溧陽市夕陽紅藝術團團長。
1999年,退休后的胡青竹牽頭成立夕陽紅藝術團,開啟了21年的擁軍之路,藝術團也從最初的60余人壯大到260余人。藝術團先后編創節目300多個,為部隊慰問演出120余場,為部隊官兵包餃子、粽子等150余次。2018年端午節前夕,胡青竹因踝關節壞死行走困難,但她仍然堅持帶領藝術團走進軍營,為部隊官兵送去包好的兩萬余只粽子。
30年堅持開設愛心茶水鋪的八旬老人
李茂蘭
李茂蘭,女,1931年生,鎮江市京口區健康路街道桃花塢社區居民。
為了方便過路行人喝上一口熱水,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,李茂蘭在伯先公園門口擺放了一個愛心茶水鋪,夏天免費提供大麥茶,冬天免費提供開水。2019年,李茂蘭搬到了桃花塢路附近居住,于是把愛心茶水鋪又搬到了桃花塢路,繼續為來往行人、游客、環衛工人、快遞員提供免費茶水。30年來,李茂蘭用掉大麥1萬多斤,用壞保溫桶十幾個。
攜手投身志愿服務18年的幸福伉儷
湯汝華
湯汝華,男,1954年生;朱林妹,1957年生,夫妻二人均為泰州市海陵區城東街道迎春社區“魯班80365”志愿服務工作室志愿者。
湯汝華夫婦都有一顆熱心腸。他們義務照顧孤寡鄰居17年,幫助社區打掃衛生、解決居民糾紛。2017年6月,政府對東郊新村片區實施棚戶區改造,夫妻倆帶頭簽約交房,只提出一個“要求”:繼續做社區志愿者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,他們一起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隊伍,幫助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。他們還在區紅十字會登記,成為遺體捐獻志愿者。
15年為4000畝荒山披上綠裝的致富帶頭人
李葉紅
李葉紅,女,1972年生,盱眙縣石馬山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,全國人大代表。
2006年秋天,李葉紅承包下石馬山3100畝荒山,種下了8萬株小楊樹苗,在等待樹苗長成的日子里,她搭進了家里的全部積蓄。14年來,她用自己的雙手給4000多畝荒涼的石馬山披上了綠裝,荒山變成聚寶盆。她沒有把自己的種植經驗束之高閣,而是積極向村民傳授現代農業種植技術,帶動周邊農戶致富。2020年,她獲評全國勞動模范榮耀稱號。
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兒童生命的90后女孩
許云
許云,女,1991年生,連云港市花果山景區春秋旅行社講解員。
從2015年第一次無償獻血至今,許云已經成功捐獻全血2400毫升。2016年,她自愿成為中華骨髓庫的一名捐獻志愿者。2020年8月,在得知與一名11歲血液病男孩初次配型成功時,她立即表示愿意捐獻并努力做好家人思想工作,最終簽署了捐獻造血干細胞同意書,并于11月17日成功完成捐獻,前后一共經歷了99天,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接力。
見義勇為(7人/組)
偶遇緊急火情盡顯大智大勇的90后軍人
崔成軒
崔成軒,男,1998年生,73096部隊71分隊二班副班長。
2020年10月4日,休假的崔成軒在陪同親友逛街時,路遇一家店鋪著火,便立即沖上前去。在幫忙滅火的過程中,一樓停放的電瓶車遇火爆炸,崔成軒被氣浪掀翻甩出數米遠,但他不顧傷痛立即爬起,繼續沖到前方滅火。在得知二樓有煤氣罐后,他讓周圍群眾撤離,自己則進入店鋪用水管給煤氣罐降溫,避免了火情進一步擴大,保護了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。
用盡全力撈救起落水兒童的84歲老奶奶
陳杏妹
陳杏妹,女,1937年生,江陰市利港街道西石橋社區居民。
2020年12月3日早晨,84歲高齡的陳杏妹到河邊碼頭打水,遠遠地看到河對岸水面上有一個孩子在掙扎。她立即扔掉水桶,一邊呼救一邊向河對岸拼命跑去。到了對岸,她蹬入冰冷河水,一手拉著碼頭邊緣,一手用力把孩子撈起來拖到岸上,此時,陳杏妹已經喘得上氣不接下氣,只能坐在地上,一邊拖著孩子的手,一邊往最近的村民家挪動,成功拯挽救了孩子的生命。
徒手爬進10樓陽臺滅火的物業經理
蘇治強
蘇治強,男,1982年生,江蘇陽光綠城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。
2020年2月18日下午1點多,溧陽市陽光城市北香園小區10樓一戶業主家中陽臺著火,蘇治強得知后立即帶著工作人員來到現場。著火業主家中無人,火勢由陽臺逐漸向室內蔓延,蘇治強果斷乘坐電梯來到9樓,再徒手從9樓爬上10樓,懸在半空中用工具將正在燃燒的被子等扯下,遏制了火勢蔓延,隨后爬進業主家中,和門外等候著的工作人員一起撲滅了火災。
救起落水老太留名“共產黨員”的退休干部
楊慶山
楊慶山,男,1962年生,高郵市城南經濟新區(車邏鎮)退休干部。
2020年5月7日清晨,楊慶山晨跑途經湖塘花園街紅旗橋時,突然聽見一陣微弱的呼救聲,聞聲尋找,發現一名70多歲的老人沉在水中。楊慶山一邊撥打電話報警,一邊找來繩子綁在身上,下到河中將落水老人拉出水面,但由于駁岸太高無法上岸,便托舉著老人直至救援人員趕到。救援人員詢問楊慶山個人情況,他只說了句:“我是一名共產黨員?!?/p>
寒冷冬夜共同救助視障落水者的好夫婦
王春成
王春成,男,1960年生;武兆秀,女,1963年生,夫妻二人均為鹽城市鹽都區學富鎮河夾村村民。
2020年1月18日凌晨1點多,正在清掃裝修垃圾的武兆秀隱隱聽到有人呼救,急忙叫醒丈夫王春成。王春成穿著睡衣光著腳沖下樓,循聲來到中興向陽河邊,看到有人落水后立刻跳下河施救。因為駁岸陡峭,夫婦倆一人在下面托,一人在岸上拉,終于把幾乎凍僵的“泥人”拉上岸。經仔細辨認,落水者是鄰村患有視力障礙的殘疾人劉艷峰,王春成將他送回家。
手托墜樓男童近20分鐘的好鄰居
侯井安
侯井安,男,1965年生,淮安市漣水縣外國語學校教師。
12月20日下午2點多,侯井安正坐在家門前看書,突然耳邊傳來“啪”的一聲響,他趕緊出來查看情況,只見一名10多歲的小男孩從樓上掉落到5樓,懸掛在窗臺外,情況十分危急。他來不及多想,迅速爬到樓上,站在4樓陽臺上托舉起男孩近20分鐘,直到民警和救援人員趕到,將二人拉進屋內。
不懼嚴寒跳河救人的六旬退伍軍人
吳建庭
吳建庭,男,1956年生,新沂市新安街道新臨社區居民,退伍軍人。
2020年11月11日下午4點多,吳建庭正在河邊散步,忽然發現不遠處的水面上有個女子在掙扎。他一邊跑一邊脫下外套,不顧天冷水深,也不顧自己年事已高,立即跳進河里游向落水女子,用盡力氣把她拖拽到岸邊。由于坡陡水深,吳建庭嘗試幾次都沒有爬上岸,后來在聞訊趕來群眾的幫助下才將落水者成功救上岸。
敬業奉獻(10人/組)
屢破大案的基層警官
廖彬鴻
廖彬鴻,男,1985年生,南京市公安局棲霞分局攝山派出所副所長。
廖彬鴻從警13年,參與辦理各類刑事案件600余起,破獲社會影響惡劣的重特大刑事案件數十起。他從零散的數據信息中獲取關鍵線索,成功破獲公安部督辦的“4.12”系列非法買賣槍支案;勇闖正值戰亂的緬甸邊境調查取證,為搗毀提供洗錢服務的犯罪團伙提供有力證據支撐,為企業、群眾挽回損失700余萬元;利用專業特長積極奉獻打拐尋親公益事業,為60多個家庭實現“團圓夢”提供關鍵性線索信息,得到央視致信點贊。
29年如一日的“王繼才”式守島所長
潘炳成
潘炳成,男,1970年生,揚中市西沙蘆柳管理所所長。
從1991年來到西沙島工作以來,潘炳成以島為家,日常值守在一間20平方米的紅磚房里,每個月休息4天,往來交通依靠一輛機帆船,在島上唯一的娛樂就是每晚用柴油發電機發電時,可以看近3個小時的電視。防洪防汛是島上的第一要務,汛期內,潘炳成每日步行巡島,任職期間島上未出現一起安全事故。2019年,在他的帶領下,西沙島硬化水泥道路1000余米,整修電力線路2000余米,經濟作物產量達到100余萬斤。
推行供電服務網格化的“電力小花”
印斯佳
印斯佳,女,1983年生,國網揚州供電公司客戶服務中心營業與電費室黨支部書記。
印斯佳15年堅守在電力營銷服務最前沿,始終以客戶為中心,保持零差錯、零投訴的服務紀錄,領銜“閃亮精靈”勞模工作室,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降本增效。工作8小時外,她領頭成立“印斯佳黨員服務隊”,搭建電力、社區、居民三位一體互動平臺,在揚州三分之二古城區10個社區全面推行供電服務網格化管理,為群眾設立“家門口的營業廳”。
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“洋蔥書記”
李廷勝
李廷勝,男,1963年生,興化市大營鎮聯鎮村“第一書記”。
李廷勝2019年來到經濟薄弱村聯鎮村任職,經過廣泛調研,提出“禮盒+網絡”銷售創意。在他的策劃下,村里的特產紅皮洋蔥迅速“走紅”,一年來成功化解村級債務90多萬元,增加村集體收入80多萬元,幫助村民銷售紅皮洋蔥等農產品155噸。2019年,聯鎮村人均收入比2018年增加近1000元。2020年10月,李廷勝榮獲“2020年江蘇省脫貧攻堅獎”脫貧致富獎。
用生命踐行司法為民的80后檢察官
劉濤
劉濤,男,1984年生,生前系如皋市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副主任,二級檢察官。
劉濤從事檢察工作10年,在民行、案管、公益訴訟等多崗位工作,辦理的案件曾被高檢院評為“全國檢察機關執行監督優秀案件”。2012年4月,劉濤主動請纓援疆,來到伊寧縣檢察院掛職檢察長助理,帶領當地民行部門實現了從業績中游到全州前列的跨越。2020年10月13日,劉濤在工作崗位上突發心臟驟停,經送醫搶救無效因公犧牲,年僅36歲。
36年騎行31萬公里的海堤守護人
劉洪柱
劉洪柱,男,1963年生,響水縣海堤堤防管理所會計。
1984年,劉洪柱從部隊轉業后被安排在響水縣海堤堤防管理所工作。他每天來回騎行30多公里到蒲港閘和高港閘開關閘門、巡堤。2012年8月,陳家港沿海風雨交加,潮位超出警戒位0.89米。劉洪柱頂風冒雨向海堤騎行,在摩托車摔壞后,忍痛步行到海堤薄弱地段堅守觀測,一守就是三天兩夜,直到風停潮退才去醫院處理傷口。36年來,他騎壞了12輛自行車、4輛摩托車,累計騎行約31.83萬公里,相當于繞地球近8圈。
退休后帶隊支教扶貧的好校長
周桂官
周桂官,男,1949年生,宿遷市沭陽如東中學校長。
2009年12月底,時任如東縣政協督導員、縣教育黨工委書記的周桂官剛剛辦理了退休手續,如東縣委縣政府委派他帶領支教教師團隊去蘇北沭陽縣辦學扶貧,沭陽縣委聘請他擔任沭陽如東中學首任校長。從此,他走上支教扶貧之路。他不辭辛苦,督促校舍工程、組織支教隊伍,還個人捐資1033萬元設立獎學金,資助當地貧困學子。如今,沭陽如東中學高考本一達線率連續8年位居宿遷市第一。
帶領片區整體脫貧的“鐵姑娘”
羅軼紅
羅軼紅,女,1986年生,泗陽縣愛園鎮扶貧辦負責人、農村工作局副局長。
2014年8月,羅軼紅研究生畢業后來到愛園鎮里仁片區工作。她扎根基層,把自己當成困難群眾的“親戚”,在“小板凳上”“大碗茶里”宣傳扶貧政策,和困難群眾“拉家?!薄八慵氋~”。2019年年底,里仁鄉170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、5760人全部達到脫貧標準,4個經濟薄弱村穩定達標,片區面貌發生根本性改變,實現了整體脫貧。
用焊花為大國重器增輝的一線工人
張懷紅
張懷紅,男,1982年生,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結構分廠電焊工。
2001年進入徐工后,張懷紅勤思好學,每天第一個到崗給老師傅打下手,虛心詢問每一個焊接要點,反復琢磨、嘗試,逐漸成為行家里手。20年來,經他手工焊過的焊道超過40萬米。他曾獲得2016年江蘇省技能狀元大賽冠軍,累計培訓專業技能人員350余人次,培養出技師6名、高級工24名、多能工50余名,滿足了企業對高技能電焊工的需求。2020年11月,他獲評全國勞動模范。
14年扎根道路交通執法一線的好交警
盛恒前
盛恒前,男,1972年生,連云港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海州一大隊三級警長。
2006年,盛恒前從部隊轉業后成為一名基層民警。14年來,無論寒冬酷暑還是風霜雨雪,他始終堅守在市區客運站執勤點,守護著每天5萬余輛各型車輛、1萬多名行人的出行安全,耐心為群眾解決“雞毛蒜皮”的小事,將執勤點打造成了大隊的“放心點”、群眾的“貼心點”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,他主動申請到疫情防控最前線,連續3個月堅守在崗位上。他常懷一顆助人之心,時刻用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,2017年他救過落水婦女,2018年救過發病孕婦。他把“群眾事”裝在心里,被大家親切地稱為“路口好人”。
孝老愛親(2人/組)
34年不離不棄照顧癱瘓哥哥的好妹妹
沈培林
沈培林,女,1964年生,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八都前港村村民。
1986年,沈培林的哥哥在打工時被重物砸傷脊柱,造成終身高位癱瘓。父親帶哥哥外出治療三年期間,家里插秧、除草、割稻子的農活都壓在年輕的沈培林身上。10年前父親因病過世,母親也逐漸年邁,為了方便照顧哥哥和母親,沈培林在和丈夫商量后決定,婚后仍然住回家里,每天為哥哥燒飯、擦洗,34年來不畏辛勞、不離不棄。
40年悉心照顧姑姑的仁義侄子
吳云華
吳云華,男,1952年生,如皋市磨頭鎮顧沈村村民。
二十世紀七十年代,吳云華的姑父突然去世,沒有生育的姑姑整日以淚洗面。吳云華在和家人商量過后決定,將姑姑接到家中贍養,這一養便是40年。2017年,吳云華的姑姑突發中風住進醫院,妻子也相繼查出卵巢癌晚期,吳云華每天往返家中和醫院數次,一邊抽空務農補貼生活,一邊精心照顧兩個病人。如今,妻子病情穩定,94歲高齡的姑姑身體也基本恢復健康。
推薦楷模
一生惠農興農的大地活雷鋒 —全國時代楷模趙亞夫
姓名:趙亞夫
事跡:趙亞夫,男,漢族,中共黨員,1941年4月出生,江蘇常州人,江蘇省鎮江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,鎮江市農科所原所長、黨委書記,黨的十四大代表。他扎根農村,服務農民,與農民一道艱苦探索,開辟了一條通過科技興農、以農富農,建設“農民共同富裕、農業生態高效、農村可持續發展”的新型農村小康社會之路,帶領數十萬老區農民實現了“小康夢”,被譽為“一生惠農興農的大地活雷鋒”。
果樹栽培專家糜林被追授江蘇“時代楷?!睒s譽稱號
姓名:糜林
事跡:糜林,男,漢族,1963年8月生,江蘇鎮江人,中共黨員,生前系鎮江市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室主任,研究員。2020年2月18日因病逝世。他33年如一日扎根“三農”一線,育成草莓品種3個,創新應時鮮果技術30余項,并把科技成果推廣到5個省、17個縣,累計培訓農民16萬多人次,為農民增收10億多元。2020年9月,入選中國文明網2-7月“中國好人榜”。
鎮江援疆干部王華被追授“江蘇時代楷?!?/p>
姓名:王華
事跡:王華1975年出生于江蘇鎮江丹陽市的一個農民家庭,曾在丹陽市公安局刑警大隊、丹陽市委組織部等部門歷練多年,并于2012年2月被提拔為句容市副市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