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當前的位置 : 鎮江好人網 ?>? 身邊好人 > 江蘇好人
解白根
句容市后白鎮農民解白根為人們所認識,緣于他的誠信創業。他在全國第一個搞起了零農藥零化肥水稻種植社會化公開監督模式。
2008年,解白根開始創業時,租賃了100畝農田專門種植水稻生產優質大米。一年后,他在自己的農田大路旁,豎立了20平方米的監督牌,向社會公開承諾:任何人,包括自己雇傭的工人,在任何時候,如果看到他的水稻示范基地使用農藥、化肥,都將給予一萬元獎勵,而且人數不限。過了一年,他又在農田里安裝了網絡監控系統,現場直播水稻種植管理過程,請別人監督自己是否使用農藥化肥。與此同時,他把請別人來抓把柄的“懸賞”額猛增到十萬元。
解白根今年59歲,他之所以用懸賞的方式取信于民,是因為生活的積累。他發現社會上存在嚴重誠信缺失現象,如今上市的農產品,無論由何種機構頒發認證證書,都不能消除消費者產生懷疑態度。解白根最初的想法是,自己絕不能像其他搞有機農業的公司一樣,靠證書吃飯,于是他設法去破解這一難題。
解白根“千金”懸賞的決心,不但讓人們看到他實實在在兌現著自己的諾言,其實也在“迫使”他本人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承諾。5年來,他始終頂著賠本的壓力,不用農藥和化肥,起初,他的田里長出來全是草,而且經歷過30畝田顆粒無收的困窘,最終他研究出科學的種田方法,比如只使用農家肥和菜餅、黃豆,比如防治蟲害采取稻鴨共作和燈光誘殺法。
正因為誠信守信,他意外掌握了零農藥零化肥水稻穩產技術;因為誠實守信,他的社會化公開監督模式甚至跑贏了國家認證。他生產的大米,經常出現還沒上市就被一搶而光,而且市場銷路主要是南京、鎮江、昆山的私人消費者。去年,還有幾位北京的客戶專門到他的基地,就是為了吃上“放心米”。
事實上,解白根用自己的一輩子,在忠實履行著自己各種承諾,用他教育子女的一句話就是,做人注重承諾,要說到做到,答應人家的事就要做到,做不到的不要亂承諾。
解白根說,誠實守信能鍛煉人的心性,讓人變得更有愛心。因為他把錢看得淡,所以能真正為消費者的健康負責,為個人的誠信負責。怎樣才能把錢看得淡呢?他說,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錢拿去送人,送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。創業5年來,他幫了多少人已記不清,最早給農戶送雞鴨等一些東西,后來向農戶贈送慰問金、送技術、送設施、送市場。2010年春節,就一次性幫扶慰問60位貧困戶,給每戶送去200到500元不等的慰問金。2012年6月,他還在南京林業大學設了該校第一個由農民設的獎學金,他每年捐贈1萬元,共10年,每年有10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大學生受益。今年,解白根的愛心又進一步延伸,他通過句容市關工委牽線,在二圣小學搞助學活動,每年拿出5000元,資助5名貧困小學生,連續5年,直到他水稻基地承包合同結束,并對這些學生進行跟蹤幫助。老解在這所學校設立的助學金,連協議都不用簽——在家鄉人眼里,老解的口頭承諾勝過“千金”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