鎮江:網聚“青”力量 傳播“鎮”能量
當前,互聯網已經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、最前沿,網絡暴力、網絡欺詐等互聯網上的“污泥濁水”正逐步影響青少年成長。鎮江團市委以青年網絡評論工作為主抓手,做好網上共青團建設。
固本強基,凝聚青年網絡評論新力量
實施青年網絡人才培育“E青春?鎮能量”行動,凝聚一批高校新媒體達人、自媒體青年、“青年寫手”和新媒體技能人才等網絡新力量。2018年以來,團市委組建3支共6500余人的青年網絡人才隊伍,分別是網絡名人隊伍、網絡技能人才隊伍、由網評員網宣員以及網絡文明志愿者組成的青年好網民隊伍,構建起“鎮能量”影響圈。今年以來,團市委借助“團團直播間”,培育出2名省級、8名市級團干部主播,50余場直播活動主動引導網絡輿論,走進青年擴大“朋友圈”。
整合全市各級團組織、青年傳媒企業、青年自媒體等傳播媒介,成立由50余家單位組成的“鎮江共青團新媒體聯盟”,形成立體化覆蓋的全媒體輿論發聲陣地。疫情期間,市縣鎮村四級共青團新媒體聯盟每日動態協同發聲、在線辟謠,并通過設置“青年突擊隊在‘疫’線”“戰疫90后”等專題,聚起群防群治的青春力量。著力加強聯盟成員單位之間深度合作,健全團組織與高校、社會組織、文創團隊的多維聯動機制,促進新媒體矩陣同頻共振,牢牢把握網絡評論主動權。
每年專題開設意識形態工作及網絡新媒體技能培訓班,幫助青年網絡人才進行系統的網絡素養、網絡新媒體運營及技能培訓。積極選派團干部、青年網絡人才參加各級網信部門、共青團舉辦的新媒體實踐運營等業務培訓班,提升專業本領。打造鎮江共青團新媒體工作室,定期舉辦新媒體工作座談、沙龍等,通過交流研討確定每季度網絡倡議活動主題,今年以來組織青年網評員參與“2020帶愛回家”“青春心向黨”“厲行節約”等線上主題活動,積極有序發聲。
線上線下,主導青年網絡輿論新方向
堅持正確政治方向,是共青團網絡輿論引導工作首要要求。近年來,團市委每周組織9.7萬人次團員青年參與“青年大學習”網上主題團課,聚焦黨政關心、青年關注、社會關切的熱點開展討論和引導,讓青少年在深入淺出的團課短視頻中邊學邊思邊評。廣泛組織全市“青年講師團”成員推出精品學習課程,部分課程上線“學習強國”平臺,全面激發網上正能量,形成“理論學習+目標宣講+特色活動”的青少年網上思想引領格局。
依托“青年學習社·金山青年說”平臺,市縣聯動、行業聯合,每月組織青年網絡人才同臺交流、同臺競技,拓展網絡評論的深度和廣度。開設“開學第一課”“信仰公開課”,先后走進高專、江科大、農林等,每場活動線上同步直播,持續擴大覆蓋面。在今年評選出的1180余名“鎮江好青年”中廣泛遴選優秀網絡評論員,線上線下全面參與“千名好青年·百場分享會”系列活動,通過線上直播、FM104“青年之聲”節目等,全線宣傳青春榜樣力量。
開展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行動,積極推動團員青年注冊成為網絡文明志愿者,聯合相關部門組織多場主題鮮明的青少年網絡公益快閃。開展網絡“鎮”能量行動,舉辦“鎮江青年好網民”故事征集、網絡領域“青少年維權崗”創建等,丹徒區少先隊總輔導員張杰榮獲“江蘇青年好網民”提名獎,市人社局團委獲評網絡領域省級“青少年維權崗”。開展“陽光跟帖”系列活動,通過向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者約稿、命題等形式,組織青年網評員推出有創意、有思想的網絡文化產品。
提質增效,邁出青年思想引領新步伐
在五四、七一、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、國家公祭日等重要節點,借助雙微平臺策劃推出相關話題,提高網上議題的設置能力,把握好引導的時、度、效。持續深化“我為核心價值觀代言”“誦讀學傳”等網絡思想引導品牌,既喚醒青年中“沉默的大多數”,更大力弘揚“真善美”,鼓勵青少年同網上形形色色的“假惡丑”現象作斗爭。
深入研究青少年的思維特點和認知規律,增強網上發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,使青年易于接受、喜聞樂見。關注青年普遍聚集的微博、微信、論壇、貼吧、網絡課堂等網絡媒體,持續提升“青春鎮江”微信公眾平臺內涵,做到青年網絡評論工作的傳播內容與傳播路徑的統一,增強青年“粘性”,推動“鎮”能量占領網絡空間主陣地。
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網絡宣傳資源共享,配合網信部門做好重大突發敏感輿情的網上輿論引導,細化全市團屬新媒體矩陣輿情應對流程措施,第一時間組織網評員隊伍發聲引導、解疑釋惑,進一步提升團屬網絡輿論引導質效,筑起弘揚正能量的網絡青春長城。
據團市委書記陳秋明介紹,團市委將進一步優化青年網評員隊伍,發揮青年網評員作用,真正讓互聯網成為全市廣大青少年真實便捷的知識庫、溫暖可靠的朋友圈、文明理性的輿論場,為開創“三高一爭”新局面凝聚更多的青春正能量。
推薦楷模
一生惠農興農的大地活雷鋒 —全國時代楷模趙亞夫
姓名:趙亞夫
事跡:趙亞夫,男,漢族,中共黨員,1941年4月出生,江蘇常州人,江蘇省鎮江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,鎮江市農科所原所長、黨委書記,黨的十四大代表。他扎根農村,服務農民,與農民一道艱苦探索,開辟了一條通過科技興農、以農富農,建設“農民共同富裕、農業生態高效、農村可持續發展”的新型農村小康社會之路,帶領數十萬老區農民實現了“小康夢”,被譽為“一生惠農興農的大地活雷鋒”。
果樹栽培專家糜林被追授江蘇“時代楷?!睒s譽稱號
姓名:糜林
事跡:糜林,男,漢族,1963年8月生,江蘇鎮江人,中共黨員,生前系鎮江市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室主任,研究員。2020年2月18日因病逝世。他33年如一日扎根“三農”一線,育成草莓品種3個,創新應時鮮果技術30余項,并把科技成果推廣到5個省、17個縣,累計培訓農民16萬多人次,為農民增收10億多元。2020年9月,入選中國文明網2-7月“中國好人榜”。
鎮江援疆干部王華被追授“江蘇時代楷?!?/p>
姓名:王華
事跡:王華1975年出生于江蘇鎮江丹陽市的一個農民家庭,曾在丹陽市公安局刑警大隊、丹陽市委組織部等部門歷練多年,并于2012年2月被提拔為句容市副市長。